近日入夜開始陣陣秋風,小朋友臟腑嬌嫩,形氣未充,容易在此時咳嗽不斷。秋燥咳嗽主要特點是初起有喉嚨乾澀,鼻子黏膜、皮膚乾燥,以及咳嗽少痰等上呼吸道症狀。秋天常見的燥咳,其實有涼燥、溫燥之別,乃因寒熱之氣所影響而有所區分。涼燥因兼有近冬之寒氣所形成,而寒氣會把水液凝結,導致津液不能輸佈潤澤而出現。溫燥則是初秋常見,因炎夏餘熱,熱消灼津液而成燥。
清代醫家俞根初:「秋深初涼,西風肅殺,感之者多病風燥,此屬燥涼,較嚴冬風寒為輕;若久晴無雨,秋陽以曝,感之者多病溫燥,此屬燥熱。」——《通俗傷寒論》
如何辨識咳嗽類型
食療推薦 —— 陳皮川貝燉雪梨
川貝味甘性微寒,有清熱潤肺、化痰止咳之功效。陳皮性温,配合雪梨能緩其寒涼特性,此食療適合秋燥咳嗽人士食用,簡單而無礙於難以辨別溫燥涼燥。另外保留梨皮,有清心潤肺止咳、清熱潤燥化痰的功效。
材料:陳皮 10克、南北仁 10克、大雪梨 2個、川貝3-5克
做法:陳皮浸軟後切幼絲,川貝研碎備用。雪梨近頂部處切開挖走梨心和核,保留梨皮,將梨分裝在兩個小燉盅內,平均加入陳皮絲、杏仁、川貝,隔水燉1.5小時以上即可。
預防
平常身體虛弱抗病力較差的人,在秋季易感燥邪而發病,所以應多飲水,多食各種蔬果。家長們要未雨綢繆,平日多增強小朋友的抵抗力,並在天氣轉變時注意頸部、後背保暖。如有任何疑問,請向註冊中醫師查詢。
撰文:林之蘭醫師 港怡醫療中醫服務註冊中醫
(The article was published on HK01 on 17 October 2024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