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解更多
Default Banner
swoosh-mobile
中醫對子宮肌瘤的治療方案
中醫
swoosh-desktop

子宮肌瘤在臨床個案及研究中大多屬於良性腫瘤,由於大多數病人並無明顯症狀,通常在接受婦科檢查時才發現患上此疾病。部分病人會因為子宮異常出血、貧血、月經過多、經痛、盆腔疼痛、腰腿背痛、腹部受壓或泌尿系統問題而就診時發現患上子宮肌瘤,亦有因不孕求醫才發現子宮肌瘤的情況。

子宮肌瘤的成因

子宮肌瘤的成因至今未明,但與生活習慣、荷爾蒙、基因及生長因子有關。其中,荷爾蒙(尤其是黃體素和雌激素)有機會促進子宮肌瘤的形成與生長。因此,子宮肌瘤很少在青春期前出現,主要集中於生育期的婦女,而在停經後,由於雌激素水平下降,子宮肌瘤會逐漸縮小。

中醫古籍對子宮肌瘤的解說

從中醫的角度來看,七情內傷、氣滯、血瘀、痰濕、正虛及臟腑功能失調等,均是子宮肌瘤的主要成因。中醫典籍中將子宮肌瘤歸類為「石瘕」、「癥瘕」、「月經過多」或「崩漏」等範疇。《校注婦人良方》中記載:「婦人腹中瘀血者,由月經閉積或產後餘血未盡,或風寒滯瘀,久而不消,則為積聚癥瘕矣。」《上古天真論》中提到:「女子五七,陽明脈衰;七七,任脈虛,太衝脈衰少,天癸竭。」中年婦女的臟腑功能衰退,肝血不足則疏泄不利,導致氣血不暢;腎不歸元則精血不足,加上氣化失司,容易形成痰濕,阻滯脈道。雖然不同古籍對子宮肌瘤的病因和病機有不同的解釋,但多數認為與情志不暢、飲食不節等因素相關,進而導致臟腑功能失調,形成氣滯、血瘀、痰濕等病理產物,積聚於腹中,結為「癥瘕」。

綜合內治外治提升療效

在治療層面,中醫以活血化瘀為大法,配以消癥散結、行氣導滯、理氣化痰、滋陰養血等治法進行綜合治療。在內治方面,桂枝茯苓丸、血府逐瘀湯、大黃蟄蟲丸是最常見的臨床應用方劑。而在藥材選擇上,活血化瘀類藥物如當歸、桃仁、丹皮、紅花、雞血藤、莪術、益母草、鱉甲、牡蠣等均為常見,有助子宮肌瘤的體積與數量下降 。除內治外,外治法如針灸及耳針等,可根據不同的症狀於不同的穴位施針,針藥結合雙管齊下,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。

中西綜合治療各取所長

在治療子宮肌瘤上,中西醫各有所長。由於子宮肌瘤的病因與荷爾蒙相關,西醫治療可有效抑制荷爾蒙並利用手術減少病灶範圍;中醫治療則能有效減輕症狀,在中藥輔助下,西藥的劑量可減少,從而減輕副作用。可見中西醫合併治療是各取所長的選擇,有助提高治療效果,讓病人受益。

撰文:林之蘭醫師  港怡醫療中醫服務註冊中醫

撰文者